(文/刘茜 李燕 图/陈琪 高旭颖)2022年11月29日-12月1日,四川省2022年县级特校骨干校长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开展了三个主题的培训与交流。
一、医教结合促发展
11月29日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余菊芬教授与张梅教授分别在我校弘毅楼503A、503B教室分别为培训学员做《特殊学生的急救与护理》和《融合教育视野下的教育康复实施》的主题讲座。
培训开始前,余菊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们对特殊学生护理急救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起点,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她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真实案例、专业医学视频、讨论互动等形式分别从心肺复苏术、海氏急救法、创伤救护四大技术、烧烫伤、中暑处理、癫痫的护理六个方面进行讲解,强调了要立足现场、判断危重病请、先救命后治伤的顺序以及安全第一、第一目击者原则等现场急救原则。
张梅从融合教育的需求、教育康复的内涵、教育康复的实施办法和教育康复的实施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她立足融合教育、全纳教育的基本概念,从“医”和“教”的现实矛盾出发,从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政策的要求等宏观层面介绍了国际、国内对教育康复的重视程度。详细介绍了医学(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的概念和内涵;特殊教育与教育康复学的关系;结合我院特需儿童康复中心的实践活动分别就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认知康复、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表达性艺术治疗和综合康复等内容与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
二、以实践分享引方向
11月30日江苏省镇江市特教中心校长吴善亮以《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镇江市特教中心“345”送教法:创设有温度的家庭课堂》为主题为学员们进行了主题分享。吴校长从镇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特色、送教上门的新做法、送教上门产生的影响、送教上门工作实施反思和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送教上门新做法包括成立了高效的包含管理团队、专业委员会和区域联盟等的送教上门管理机构,成立了由家长、市残联代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和市卫生部门构成的教育鉴定委员会,建立了一套送教上门的支持保障体系,研发了一套科学的送教上门评估系统和方案,培养一支专业的送教上门师资队伍,制定一套精准的送教计划等送教上门等。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莎茵以《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思考与实践》为主题进行了分享。陈校长从产生背景、关注点、组织形式、着眼点、培养目标、体系和基本文化等方面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在推进融合教育工作方面,陈校长提出要加强政策保障、以评促建、加强培训和推进适宜的融合教育理念更新。在职业教育与就业支持方面,陈校长结合特教学校已有的实践探索,分别提出了职业教育生态化教学支持模式的创新、个别化专业就业支持、多部门协同就业支持保障、就业支持反哺高中课程建设、资源共享体系、多方面全局性就业市场、支持家庭和转衔机构八个方面的实施策略。
12月1日上午,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顾问陆振华教授就《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班”运行与管理的实践》为主题,分别从理论依据、融合教育的初始实践、融合教育的常熟实践、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方式和县城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五个板块为学员们进行了详细的分享。重点分享了常熟市融合教育“一个中心”凸显作用、“两头延伸”不断推进、“三种模式”形成共识、“四大系统”强化协作、“五类管理”精心研究和“六类服务”惠及百姓六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三、新课标背景下县域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研讨与交流
12月1日下午11月28日下午,本次培训的第三次主题研讨会顺利开展,各位小组围绕“新课标背景下县域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经验、分析问题、共同寻找对策。
分组研讨后,各个小组以PPT、海报等多种形式展开了精彩的汇报。汇报主要从经验、问题、对策三个维度展开。在课程与教学改革经验方面围绕以生为本,立足课标;学科融合,提炼教法;科研引领,彰显特色;教育联盟,多元评价等方面开展交流。
在面临的问题方面,围绕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课程建设缺乏专业引领;学前、职业教育缺少标准化教材;师资的数量及专业性不足,身心问题严重;场地限制大,无法开展落实劳动教育。
在对策方面,围绕加强特教教师职前培养、重视特教教师职后专业培训和发展、开展多区域、多形式的研讨活动、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交流。(审核人: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