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信息
( 2025年第1期)
乐山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 2025年4月13日编发
2025年3月,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6名优秀学子跨越山海,顺利抵达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开启为期三个月的国际交换学习之旅。在帕拉茨基大学特教系Milon教授的协调与指导下,学生们以积极姿态克服文化差异与语言挑战,快速融入欧洲学术氛围,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国际实践中采撷多元文化与智慧的果实。
作为本次交换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们深度参与了帕拉茨基大学特教系“AAC(增强性与替代性沟通)理论与实践”与“戏剧治疗理论与临床实践”两门特色课程。课堂上,捷克教授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前沿学术视角令同学们耳目一新。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与跨文化小组合作,学生们不仅系统掌握了AAC技术在沟通障碍干预中的应用策略,更在戏剧治疗实践中体会到艺术疗愈的多元可能性。除核心课程外,学生们积极参与帕拉茨基大学组织的多场主题学术讲座,内容涵盖“欧洲特殊教育政策发展”“教师培养及职业规划”等议题。通过与国际学者的对话,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全球特殊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此次捷克交换项目是乐山师范学院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又一成果。6名学子作为乐山师范学院的青年使者,既在异国课堂中汲取前沿知识,更通过文化互动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与信念。
(AAC课程)
(戏剧治疗课程)
(戏剧课程手工成果)
(在国际办公室与老师沟通学习、生活事宜)
(Milon 教授的课堂)
帕拉茨基大学学习心得(余枝蔓)
为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我于近期赴捷克帕拉茨基大学(Palacký University in Olomouc)开展为期3个月的交换学习项目。在此次交流过程中,我不仅系统参与了相关课程学习,还深入体验了捷克的教育模式、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收获颇丰。
近期,我参加了关于AAC(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的专题课程,深入了解了在特殊教育中如何通过辅助与替代性沟通手段支持有沟通障碍的学生。课程内容涵盖AAC的基本理论、常见工具与技术(如图片交换系统PECS、语音输出设备、低/高技术辅助工具等),以及在不同障别学生中的实际应用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与实际演练,我初步掌握了如何评估个体的沟通需求、选择适当的AAC工具,并在教学与日常互动中有效整合AAC手段,提升学生的表达与参与能力。课程还强调了多学科协作与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使我认识到AAC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尊重与赋能的方式。此次学习使我对特殊教育中“沟通即权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我在未来教学中运用AAC支持学生多样化沟通需求的信心与能力。
我不局限于专业的学习,也积极参加讲座。为进一步提升师范生及特教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我于近日参加了主题为“Pro-activity of Career Planning for Future Teachers and Special Educators”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来自立陶宛大学教育心理领域的教授主讲,围绕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职业路径的多元选择,以及特教工作者在职涯规划中应具备的前瞻性思维展开了深入探讨。主讲人强调,未来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主动规划、自我评估与持续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在特教领域,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更需我们早做准备。讲座中还分享了多种实用工具与策略,如生涯地图绘制、生涯访谈与导师制度等,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启发性强,不仅加深了我对教育职业规划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未来教师,及早制定职业目标、主动拓展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更加注重职业素养的积累与自我能力的提升,为走向教育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在课堂之余,我们积极的走出课堂之外,参加各种展览,游走周边文化,感受欧洲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例如帕拉茨基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走廊展览(Corridor Exhibition)。此次展览以开放式的方式在教学楼走廊中陈列作品,展出了学院学生及青年艺术家的多种艺术创作形式,包括绘画、摄影、装置艺术及实验性设计等。展览虽然空间简约,却充满创意与表现力,作品内容涵盖社会议题、个人情感、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通过近距离观赏这些富有张力的艺术表达,我不仅感受到年轻艺术家们的敏锐观察与独特视角,也进一步理解了当代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
作为一名交换生,有机会前往捷克进行学习交流,对我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接触到了不同于国内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氛围,也深入感受到了中欧文化的独特魅力。
捷克高校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参与,在课堂中我积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观点,这大大提升了我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学术表达水平。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节奏、语言环境和饮食习惯,学会了更加独立地面对问题与解决困难。更重要的是,这段交换经历让我开阔了国际视野,也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文化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我深刻体会到,走出舒适区去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是个人成长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