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陈自力 图/梁悦) 11月19日上午,由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学校特殊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正式开幕,本次年会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因疫情原因,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主会场设在学校特教大楼A栋503智慧教室,学校副校长李方裕、学科建设处处长陈天柱,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学校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执行)张梅,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魏欣,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殊教育学院专任教师梁剑博士、郭玲博士,以及特殊教育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部分教师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李方裕代表学校致辞,对出席本次年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特殊教育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教研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办学成效;他指出特殊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特殊教育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目前依托特殊教育学院建设有国家级、省级、校级的“两基地、四单位、七中心、两机构、一资质”的“24721”发展平台;他预祝年会举办成功,祝所有参加年会的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张梅介绍了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指出中心一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理念,积极推动四川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为提高省内特殊教育水平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汇聚更大发展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王雁教授、原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许家成教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黄汝倩教研员分别做了精彩的线上主题报告。王雁在题为“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院与特教教师”的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应拓展并承担支持、指导、服务职能;特殊教育应建设多层级教师队伍,搭建金字塔形融合教育教师体系。许家成在题为“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的报告中介绍了支持保障体系的产生、发展、未来走向和可预期成果,具体讲解了随班就读支持体系及“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三个重点。黄汝倩以“融合教育的课程调整-基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题,分享了课程和课程调整在融合教育中的意义,介绍了基于“两岸四地”比较之下的课程调整的内地挑战以及发达国家经验,为参会人员带来了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最新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
下午,年会进行了交流发言,在梁剑的主持下,来自四川省内普通学校、特教学校的4位负责人就各自学校在推行融合教育、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经验分享。成都双流双华小学校长石彩霞以“‘双减提质’背景下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校本化实践探索”为题,从找准新时代融合教育生长点、探索融合教育迭代发展平台、探寻融合教育全员实践策略及效果反思、笃行融合教育全员实践之路四个方面介绍了双华小学的办学理念;德阳特校吴碧校长以“基于融合的培智课程改革与质量监测”为题,介绍了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融合发展之路;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杨娟主任以“学校融合教育建设实践探索”为题,介绍了该校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理念;富顺特校胡健校长以“新时代县域特殊教育学校两端延伸的实践和思考”为题,介绍了富顺县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分享了该校在学前特殊教育和职特融合教育方面的办学经验。
本次年会开展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在收到的省内外特教同行132篇论文中,评选出了一等奖15 篇、二等奖30 篇、三等奖40篇,同时邀请获一等奖的5名代表进行年会优秀论文分享。来自成都、南京、广元、宜宾的5位作者分别从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校职能转型与普校教学改革、区县特教资源中心建设、特校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特殊幼儿教育模式改革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下午18:00,在年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张梅进行了简短总结,她对在300多个网络终端参会的500多名专家、领导和老师表示感谢;她指出,一天的会议让大家了解了国家最新的融合教育政策和研究热点,对融合教育如何在省内普通学校落地以及特殊学校如何转型发展成为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有了新的认识,更为今后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专家、学者们的讲解和分享,让我们收获满满,受益匪浅;她承诺,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将再接再厉,继续围绕最新的国家政策和省内特殊教育最急迫的现实需求,策划开展更多有价值的活动,为省内外同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提供专业支持。(审核人: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