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落在桂花广场,春风送来醉人的温柔。远处快步走来一个人,急匆匆的步子带着风,左手提着一个布袋,右手拿着一个水杯,扎成马尾的头发不听话地冒了几根出来,她一边平伏着自己的气息,一边整理好衣着奔向七楼的办公室,这时离上课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特教学院的魏欣老师每天就这样奔走在教学工作的路上。
魏欣老师2007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获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在常人看来,凭她的学历和所学专业,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可她为什么却选择从事特殊教育呢?从她所讲的第一次走进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的感受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当时展现在她眼前的情景是:仅仅5个月的孩子在地垫上做着被动操,哇哇直哭;3岁的孩子艰难爬到她身边痴望着她,口水止不住直往她手上滴落;十多岁的孩子身体扭曲着躺在那里不能动弹……作为从医学临床专业毕业的她,自认为见过血腥和生死,但眼前的情景还是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灵。她感慨:生活中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以及他们的父母亲人是多么渴望健康的美好生活啊。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她选择了特殊教育教学岗位,从此无怨无悔、全身心地投入到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率先垂范事必躬亲
选择从事特殊教育难,做好特殊教育更难。每届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魏欣老师送给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今后将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是做不好特殊教育的。你们必须要从内心有一种认同感、使命感,要把这份工作真正的当做一份事业,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做好这份事业。”她是这样对学生说的,更是这样带领学生做的。
盛夏,一次特殊儿童膝反张测试示范教学中,孩子躺在垫子上,测试者需要跪在地上按着孩子的大腿,把孩子的脚趾头提起来,测试脚跟距离地面的距离。有些孩子穿的袜子散发着一股臭味,许多人都不自觉地掩住鼻子往后退了一步。魏老师什么也没说,上前跪在孩子腿边,很平静地做完了整个测试,没有一丝的厌恶和退缩。同学们见状也都毫不犹豫跟着做起来。事后魏老师对同学们说:“康复训练不仅要对特殊儿童的肢体、语言、认知进行训练,更要倾注对他们的关爱和感情,让每个特殊儿童可以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善意,让他们鼓起勇气走向新的人生。”
2014年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康复中心成立后,魏欣老师负责动作康复组的训练和指导工作。康复训练需要对每个受训孩子进行个案评估,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训练方案,然后实施训练。
2013级特教1班高洪英按照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设计方案并训练的一个智障孩子,结果孩子常常不听从指令,一直找不到原因。魏欣老师看了训练后说到这个孩子的想象力不错,可以在训练时通过游戏将动作康复的目标融入进去。按照魏老师提出的思路,高洪英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一次、两次,每次魏老师都做了详细的批注意见。第三次修改后,高洪英心想这下应该可以了,没想到深夜收到魏老师发的信息说,明天找个时间再把个案情况讨论下。第二天,魏老师利用午休时间又召集她们对个案的感知、动作、情绪、认知等表现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最后设计了一堂“小熊生日会”的活动课。临走时还一再告诫说训练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个案的反应,根据反应及时微调训练活动。高洪英回忆起这段往事说:“通过对这个智障孩子康复训练,我也重新理解了‘遵循儿童的特点,在愉快的氛围促进儿童学习’的教育理论如何落实在实践训练中。”
类似这样的指导,魏欣要看所有同学的评估视频及训练报告,花费时间比起批改作业要多一倍的时间,但看到同学们不再只是动动嘴、挥挥笔的应试学习,而能将知识要领转化为操作手法作用于特殊儿童时,她说:“我只是多了一点点劳动,未来同学们将可能更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与康复训练,这也是值得的!
每周一次的学生康复训练研讨会,包括专题讲座、个训研讨、集体课教学研讨等,对魏老师来说是雷打不动的。有一次五点半过了,老师们刚开完会都准备下班了,魏欣老师说到:“哎呀,今下午还要开动作小组研讨会。”董杏妹老师说:“都快下班了呀。”可她说:“我不太放心,这段时间得跟学生开开会,总结一下。其他时间都是满的,只有今天下午。”她就是这样一个做事认真的人。
周丽岚老师介绍说,动作康复组每周要做十多个个案,每天从下午一两点做到下午六点多,经常周末也在做。本来这些事情可以交给学生去做,但魏老师都要亲自去做。特殊儿童中有自闭症的孩子,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殊的障碍,每个孩子都要及时评估,根据孩子的能力表现和个性特点不断调整训练方案。有的儿童十二、三岁,个头已经很大了,加之协调配合能力差,引导他们做康复训练时特别消耗体力,身材娇小、清瘦的魏老师每次做下来都是汗水淋漓、筋疲力尽,但她却一直坚持着。
风雨兼程不忘初心
从2010年进校任教以来,魏欣老师先后担任了5个本科专业15门课程和两门全校师范生公共课共17门课程的教学,平均每年3门新课,近三年教学课时达到1319学时。密集的新开课程备课中涉及方方面面的资料,海量的资料搜索、阅读、整理,备课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朋友们双休日邀请她参加活动,一次又一次都因为备新课而无法应邀参加。后来朋友们调侃地发了条短信:“我们不约你了,因为你总是在备课的路上。”当问到她这样密集地开新课,没少熬夜吧?她没正面回答,只是笑了笑说:“我是一个有晚睡习惯的人。”其实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在校园深夜里如果两点过了还有一盏灯亮着,那盏灯可能就是魏老师的。那是一盏照亮她的学生和特殊儿童心灵的灯。
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实践,魏老师深知这对特教专业比其他专业教学更为重要。她改变那种传统的“师在讲台,生捧教材”传统方式,探索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实践教学有效模式。特教中的动作康复作为一种技术,如果没有实践,没有直面特殊孩子的经验,那课堂上讲述的理论只能如空中楼阁遥不可及。于是她教学之后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扎进康复训练室,与特殊孩子的家长沟通,让困顿于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家长明晰到动作的基础性作用,让他们急切的心安宁下来。回头去看看昔日那些有意无意间忽视或错过的能力,带领学生学习评估,评估特殊孩子的现有能力,分析他们动作问题所在,寻找动作对认知、语言发展的突破口。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联系、应用于实际,从而掌握了良好的操作技能
从教至今,在承担大量教学工作的同时,魏老师从未放松科研。她主持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1项、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课题1项、四川省教育厅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课题1项。参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四川省教育厅、乐山师范学院等级别课题4项。发表论文10余篇,科研成果获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先后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第三届教育康复高峰论坛。
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魏老师从来不是站在专家的角度去和特殊儿童的家长相处,而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关心家长和特殊儿童。2013级特教一班的方静同学说:“欣姐学习的是医学与心理学专业,但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动作康复训练中有很多专业术语,每次她和特殊儿童的家长交谈,都会把专业术语转化成日常口语,让家长好理解。”进入动作康复训练室需要脱鞋,魏老师就非常细心地为家长准备了鞋套,让家长可以进去看孩子。为了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平时动作康复训练室都要打扫,有时候同学们会忘记,魏老师都会记得提醒。
2012级特教班的梅佳欣很激动地说:“魏老师是我大学四年里对我帮助最多的老师,让我收获了很多,我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魏老师同时也是包括她在内的三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在那段时间里,魏老师时常为了改同学们的论文而熬到深夜。她说:“魏老师特别负责,指导我们修改论文一丝不苟,而不是简单地三次改稿就定稿了,她一直在不断地完善,直到论文答辩的前一天才让我们定稿,力求让每个她指导的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魏老师也有严厉的一面,学生徐宪建说:“平时魏老师像朋友一样,但是到了教学中,是很严谨的。”在对孩子们进行动作康复训练的时候,定期要有一些数据测量来评估孩子的进步。对孩子的测量,魏老师要求必须用工具严格测量,要精准,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不能用“大约、大概”这样的词,必须对每个孩子负责。
不同障碍类型的孩子时常表现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动作行为。魏欣说,“有时他们是无法理喻的,但我知道那不是他们的本意,是失衡的肌肉张力以及混乱的前庭、本体觉的作祟;有时他们是怯懦的,但我知道他们也渴望看到世界的精彩,只是心理的不安全感和动作能力的不足让他们不敢去尝试。”康复训练中心成立两年以来,在魏老师的感召下,即使不计学时,没有学分,学生们仍自愿加入到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来,动作康复组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近40人,受训的儿童也从最初的9人增加到现在的13人,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采访结束后,我们陪魏老师来到康复训练室。刚推门而入,一个孩子蹦跳着冲到我们面前拉住了魏老师的手。这是一个自闭症儿童,十二、三岁,身体壮实,比一般同龄孩子高出一头。训练中,只见魏老师双膝跪地,一手轻轻拉住孩子的手,通过有节律地唱数,让他跟随指令去模仿做交替半跪等屈曲动作。一开始他还表现得不错,但一组训练环节过后,孩子冲动地站起来,在训练室里跑动,不时嘴里还发出嘟囔的声音。这时魏老师毫无不安的表现,仍旧耐心地引导,随时保持姿势让孩子看到她的面部表情,利用他感兴趣的Bobath球和手部皮肤的触觉刺激等与他互动,让他躁动的情绪又逐渐地平静了下来。三月的春天,虽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但连下了几天小雨,不免有点寒意,可魏老师已经开始冒汗了,脱下防寒服,在魏老师的耐心安抚引导下,总算顺利进入到下一节动作康复训练。我们长舒了一口气,走出了康复训练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魏老师给特殊儿童送去的正是唤醒他们沉睡心灵的春风,魏老师给他们送去的正是滋润他们干涸心灵的春雨。
魏欣简介:
魏欣,女,1983年生,硕士,讲师,中共党员,2010年7月来校工作。现为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主要任课:《功能解剖学》、《特殊儿童动作治疗》,科研方向:特殊儿童动作康复及心理发展。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2项,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特殊教育已成为魏欣生命中的一份事业,强烈的认同感、使命感,促使她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做好这份事业。
她率先垂范,指导学生做好每个受训儿童的评估、方案制定和实施,高洪英同学制定的方案经她反复三次批注修改,心想这下应该可以了,没想到第二天午休时魏老师又召集她们对个案再次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和分析,最后设计出完整的训练方案;她努力探索特教规律,加强实践,锐意革新;她身体力行,科学训练,残疾儿童协调配合能力差,每次帮他们做康复训练,身材娇小、清瘦的她都是汗水淋漓、筋疲力尽。人们常把教师的奉献比作烛炬泪、春蚕丝,然而特教老师奉献给脑瘫、智障、听障、自闭症儿童的则是沤出的心、沥滴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