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张啟慧 图/胥佳倩) 9月22日下午,第二届成都国际福祉博览会“康教融合·基础教育论坛”在成都世纪城国际展览中心6号馆举行。论坛由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主办,学校特殊教育学院承办。来自全国7所举办教育康复学专业的高校的专家、全省各市(州)和县(市、区)特校的领导和老师、各地康复机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杨鹃主持。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为新时代的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已做出战略规划,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结合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双重急迫需求的现实,本次论坛聚焦“康教整合的基础教育”,特邀省内在该领域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特殊教育学校分享好的做法、经验与成果,共同展望特殊教育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成都市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部部长李雅丽以“发挥四方职能 把握四个环节 促进特殊学生发展”为题,从政策背景、学生的现实需要、实践中遇见的问题出发,介绍了大邑特校教康融合“4+4”工作模式。她强调要在明确四方(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县残疾儿童少年定点康复机构联盟)职能的前提下,做好评估安置、方案制定、科学实施、调整优化四个环节的工作。
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张静进行了“教康结合促成长 漫美人生提质量”的主题分享。她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介绍了双流特校的做法和经验,从构建康复课程体系,规范康复课程实施流程两个方面介绍了双流特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方案、课程实施现状以及教康融合方面的困惑、思考与打算。
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崔秀梅以“至诚仁爱 筑梦向前”为题进行了交流。她指出,绵阳特校以仁爱教育为核心,积极营造和谐育人氛围,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定制专门的学习方案,使学生在感到温暖同时最大化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她认为要聚焦教师发展,助力教师成长,为康教融合提供专业保障;要开齐开足一般性国家课程,弹性优化艺体课程设置;要开展社会实践,助力康教融合的综合目标服务生活需求;要做到家校携手实施“教育+康复”。
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小龙分享了“基于培智课标的IEP智能支持平台的研发与实施模式探究”的成果。他从探究目标,探究思路,探究价值、意义及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培智新课标校本化实施的困惑与挑战,介绍了项目研究的三个成果:基于培训课标的评估工具量表、“融e评”IEP智能支持品牌、基于IEP智能支持平台的应用模式。
成都市龙泉驿区特殊教育学校邓茜老师就“教康结合 让每个孩子发出自己的生命之光”进行了分享。她介绍了龙泉驿特校以生为本的支持服务体系,以及教康结合的康复课程实施样态、组织形式、承担主体和实施策略、支持保障。她认为,学校学生数量虽在增加,但融合教育步伐也在加快,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能得到较好保障。
本次论坛,是主办方和承办方整合全省乃至全国特殊教育优质资源,联动“政、产、学、研”多方,以康复福祉博览会为契机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协同创新,推动康教融合背景下特殊教育发展的具体行动,展现了乐山师范学院“特教人”的新作为和做出的新贡献。(审核人:李秀)